close


基隆有一座非常美麗的燈塔,稱為"基隆燈塔",因該燈塔為管制區, 故並未列入基隆的景點,其沿路均無標示.但座落在其旁邊的"白米甕砲臺"倒是基隆市著名的景點.故遊客只要由基隆火車站依其延著碼頭興建的鐵路走,沿途就有往"白米甕砲臺"的指示標誌了;跟著標誌往前行,可到基隆市太白里,最後會到太白里的光華路.此時就會看到路旁有一指示往左(上山)到"白米甕砲臺"的路標,若不上山.再往前行,就到達基隆33號碼頭的管制區了,碼頭管制區當然不能進入,但其左邊有一條上山波的小徑,路徑很小,汽車機車均不易上山,路邊暫停車後,徒步往山上走,沿途可看到33號碼頭的作業,盡頭為"嘉新水泥"的專用卸貨倉庫,在其倉庫右手邊,有一藍身紅頂的圓塔,那是基隆市的另一著名景點__光華塔.....



繼續往上走,在半山腰上就可看到"基隆燈塔"的倩影了.



臺灣燈塔的管理單位隷屬財政部的關稅總局.而大部份燈塔均有地址及門牌號碼,但"基隆燈塔"並未見有門牌號碼,僅在門旁竪立一塊"財政部關稅總局"的"基隆燈塔"標示牌.



由於燈塔屬管制地區,並未開放.在門口,剛好巧遇其管理員;經委婉說明來意後,管理員特通融准許在其視線範圍內拍幾張照片留作記念.老夫妻倆雀躍萬分,連忙道謝,感謝該管理員的善心.


座落在門口的就是其管理員的宿舍,純白色建築,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充滿了地中海風味.若開放作咖啡廳,遊人一定趨之若鶩.......



由其宿舍往右看,就看到也是一身純白的"基隆燈塔"了.



藍天,白雲,白屋,白塔,就是這一身的純白,另人陶醉.加上右邊的棕櫚樹,感覺好像置身在南太平洋的渡假小島.



基隆燈塔建於清光緒25年(西元1899年),次年(西元2000年)建造完成,建築地原佈滿人立礁石,遠觀像一大堆人站在那裡,故該地原稱"萬人堆鼻"......



其塔高11公尺;燈高離水平面40.2公尺,塔頂燈光可照海面16海浬之遠.........



依依不捨告別這座白色精靈............



往回頭順便看看旁邊的另一景點__"白米甕砲臺".砲臺上已不見其砲,僅存四座原安置砲身的砲座!歷經多少寒暑,但砲座依然保持良好,歲月並未在其上刻劃多少痕跡.



半圓形的砲座,其座身之大,令人瞠目結舌..........



原砲座上安置"阿姆斯壯"膛砲,該砲砲身巨大,現已無處看得到了.由砲座左方可看到三根煙囪,那就是基隆市的地標__協和火力發電廠的三支煙囪,聽說由於這三支煙囪所散發的熱氣,導致原氣流雲的流動方向改變,致使原稱為"雨港"的基隆市不再為原多雨的氣候所苦了.


"


"白米甕砲臺"是極重要的軍事要地,其左可控制到萬里,野柳的海面.....



.....右可控制到整個基隆港,最遠還可眺望到基隆嶼的海面.視野極其寬廣,登臨其上,頗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,心胸頓覺一擴.



其上還栽種數顆棕櫚樹,更增加其景色的秀麗,有某無線電視台現正播映的八點檔,就是以"白米甕砲臺"為其主要外景地.



在砲臺的左方,就是基隆市的"協和火力發電廠了"那三根煙囪,就遠從臺北縣的萬里鄉都可看見.



發電廠的排水口,人工建築與大自然相映成趣!


"基隆燈塔"與"白米甕砲臺"是基隆市不錯看的美景之一.兩景相聯,交通方便.小弟夫妻倆幼居基隆市,對基隆市有不捨的情結.只是幼年時忙於求學,從不認識基隆市的景點.現今年歲有了,再回頭瀏覽這幼年曾居之地,每次到此,總決留連忘返,去了還想再去.


 


觀賞台灣其它燈塔,請參閱:


基隆燈塔    鵝鑾鼻燈塔    芳苑燈塔    富貴角燈塔    白沙岬燈塔   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呂樣 的頭像
    呂樣

    歐吉桑的旅遊筆記

    呂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